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8月, 2021的文章

「重複」的力量

圖片
 最近為了消費者行為分析苦惱了好一陣子。個人認為原因在於,我總覺得自己分析出來的結果跟業務部門的「常識」差不多,心裡一直有一種「我好像在做白工,報告一堆廢話」「這不是大家都知道的事情嗎?」的感覺。 但今天下班時突然有個想法浮現,業務部門的「常識」就一定代表其他部門或高階主管也這樣認為嗎?好像並不一定,畢竟站在第一線執行任務和站在管理的位置,或者「另一個部門」的第一線;看見的風景、聽到的聲音不同,很可能造成大家的想法、「常識」也各不相同。 舉例來說,過去在建築工地上班時;工地的同仁總認為「公司的人坐辦公室吹冷氣,不知民間疾苦;制定一堆不合時宜的規定導致現場效率下降」,相反地,公司的同仁則認為「工地的人覺得反正天高皇帝遠,往往傾向不守規矩、打混摸魚交差了事;需要更完善的規定來防治這種行為」。 而這兩種想法對不對?也許都對---只是比例不同。那麼,開會時會發生什麼事情呢。 假設A部門佔了70%,B部門佔了30%;但在會議中,兩個部門肯定都指向是對方的錯,同時也都能舉出事實(即使30%的事實也能夠放大處理),而最後的結論就會變成兩黨一樣爛---沒有結論。 這時候,如果數據能夠顯示出就是A部門要負起大多數的責任,那這份數據分析不就有很大的意義嗎?即使我自己身處B部門,而我的團隊夥伴不僅知道是A部門要負較大責任,而且也早已多次向管理階層反映;利用不同的報告形式、不同的資料來源提出,就算是已經重複很多次的結果,也有很大的價值。   我們人類的意識對於重複有著本能反應。我們聽到的次數越多,就越可能記住。聽到的次數越多,我們就會認為這個事實越重要。   與之矛盾的是,不喜歡重複是人性的一部份。我們不會一個早上對同一個人說六次早安。我們可能會一直希望他們的一天能有好的開始,但我們不會重複地說出口。這樣的重複讓人不舒服、沒有感情、令人毛骨悚然。 - 《好問》 我很討厭別人對我重複嘮叨同樣的事情,但當場景換成要說服他人時,「重複」的力量卻是我們該好好掌握利用的。以前總是在第一次提案失敗後就容易感到挫折,認為自己的意見都沒有受到尊重;殊不知一般提案 很少會在十次之內就過關的 ,不斷調整修正、從不同角度、用不同資料來切入,堅持下去才能讓真正重要的想法被落實執行。

GMAT 760:通往新世界的敲門磚

圖片
堅持了五個半月,終於有個好結果能和大家分享! 如果你也想加入請點 考試成績 2021/5/14 一戰 640 V24 Q51 2021/6/22 二戰 700 V35 Q49 2021/7/29 三戰 760 V44 Q50 背景 台大土木 GPA 2.8 + 修進階英文才畢業;當完替代役後有考多益895,但也是5-6年前了。 畢業後在日商營造業工作5年,英文基本沒有什麼用到;後來換到一間很小的美商公司,才有稍微多一點的機會使用英文。 準備時間 2021/02-2021/07 摘要 經歷了夢幻般的一天後,還是該來分享一下自己的心得。自己是理工科背景,所以這篇分享可能會比較適合理工科的同學,就請文法商的同學見諒啦!我會拆成心態和技巧兩個方面來分享,如果時間有限的朋友可以只看自己想要的部分即可。 對理工科的同學來說,Q基本上都不會有什麼問題,所以數學的部分後面我就沒有多寫。由於GMAT的數學對全世界考生來說普遍偏簡單,小心不要粗心犯錯就是;我第三戰應該只錯3題就只剩50分了,二戰49分就已經掉出前25%(PR74),穩定度是第一重要的。 心態和備考計畫 從開始補習準備考試,直到最後殺G破關為止,自我懷疑的聲音都會不斷地徘徊在你的身邊。加上現在網路發達,各種朋友出遊照(所以疫情時間備考的考生是幸福的)、美食照的攻擊,ˇ以及A2社團裡不斷有殺G解脫的同學回報,什麼一個半月720啦、一戰750啦...種種的訊息都會讓你覺得的背上有幾千噸重的包袱。如果你是個比較能獨處的人(像我),就好好享受自己一個人的寂寞吧!除了必要的MBA申請訊息外和原本的工作外,一些社交活動盡量能免則免。如果天生比較外向需要和人互動的同學,找個運作良好的讀書會會對你很有幫助。總之,對於一般人的社交圈來說,從準備GMAT到申請學校,都會是一場非常孤獨的旅程;而且會遠遠比你想像的還要更漫長和艱辛。 也正是因為這趟旅程非常困難,加上上班族的時間也非常有限,有補習班能夠幫忙是最好不過的。當初選擇A2是因為Sabina的推薦,現在回頭來看,我認為這絕對是100%正確的選擇。除了豐富的資源不必多提以外,更重要的是能有經驗豐富的老師幫你檢查方向有沒有走歪,而這會讓你少走很大一圈彎路。 很有趣的是,當初聽A2上課在講說「大家拜託考完一定要來諮詢,不要害怕啦!真的不會很兇啦!」,我覺得超好笑的。一戰考完諮詢時我想說「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