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2017的文章

在空中,見證每棟建築的誕生-塔吊手

圖片
「對啊,每天光來回一趟就腳軟了,所以連便當也都帶上來吃。」堀井先生說。 那是一個晴空萬里的午後,我站在四樓的混凝土樓板上,穿著uniqlo超極暖發熱衣和歐都納防寒外套,才能勉強抵擋東京刺骨的寒風。 「上去吧!」我把掛勾勾上安全索,沿著爬梯往上爬。 那是通往大樓工程施工的核心重機械-塔式吊車的爬梯; 設置在基地最上空的塔吊,肩負著把重物由地面拉到高樓上的責任。 紅白色的就是塔吊了 「打擾了~」我敲了敲門,堀井先生用左手把門拉開,眼裡閃過一絲疑惑,可能在想今天是什麼日子,怎麼會突然有人來訪? 嗯...空間好小啊!跟想像中的豪華內裝不一樣,我還以為塔吊手(操作員)都過著世外桃源般愜意的日子。 「廁所嗎...廁所在後面」反正也是無聊,堀井先生陪我聊了起來。 「廁所就這樣?」我內心OS,能夠被電氣設備包圍著上廁所,也是人生難得的體驗了吧。 銀色的箱子是廁所 操作台旁邊有烤箱跟冰桶,加上上方的空調組成了這裡全部的生活用品。 「執照嗎?我考到的時候是昭和五十幾年了...那時候的塔吊跟現在完全不一樣!」 「你從四樓還是地下室上來?四樓啊...之前只能從地下室爬的時候可是兩倍距離呢!」 「對啊,每天來回一趟就腳軟了,所以連便當也都帶上來吃,就是因為不想下去...」 「好想要電梯啊!但是每天六七點就要上來,就算有電梯也會被鄰居抗議噪音而不能用吧...」 爬梯的最後一段(從地下室上來是六段) 堀井先生說著說著,下方地勤人員透過無線電向這裡通訊。 「堀井桑,這個吊上去喔!」 「好了解!」崛田先生壓下操縱桿,吊鉤開始往下。 「吊鉤下...下...下...十公尺...五公尺...三公尺...兩公尺...一公尺,停-!」 地勤人員熟練的指揮著,然後把鋼纜掛上吊鉤。 「吊鉤上!」 操縱桿向後,這隻怪獸開始展現他的力量,將一包鋼構件拉起,接著緩緩向右旋轉; 也許是因為採用電動馬達的關係,只有支撐架微微的搖晃,沒有熟悉的機械引擎怒吼聲。 從攝影機內可以看到接應的人員早已就位,同樣的聲音再次出現在無線電擴音器, 「吊鉤下...下...慢...下...三公尺...兩公尺...一公尺...再一點,停-!」 然後鋼纜被從包裹上解開,換到一包廢棄物包裹上。 「這個吊下去喔!」 「OK!」吊鉤又開始了他每天要重

初入大人的世界-大人學:談判與協商

參加 專案管理生活思維 的 談判課 已經是去年8月的事情了,當初即使上完課還是覺得身處一陣迷霧不知道該往何處去;又剛好最近和幾位朋友都聊到談判的事情,順道舊地重遊解析一下,看看自己一年來進步了多少。 首先第一個演練是一家設備供應商想要賣生產設備給某科技公司,我分配到科技公司這方;在隊友間不熟悉(3人一組)、大家又花了太多時間在看案例說明的情形下,由坐在最右邊的我擔任主談手。對方主談手是氣場非常強的大人學常客俊樺,他報了一個和告示牌價一樣的開價給我們;而當我問到你們和另一家公司比有什麼優點的時候,他提到系統修復時間較短,但我對系統修復時間代表什麼意義完全沒有概念...於是談判就僵住了,直到最後都沒有打破僵局,談判破裂。 檢討: 1.案例說明抓重點看即可,大部分的文字說明可以省略 2.隊友間要先分配好任務,不是主談手也有重要的工作要做 3.對方氣場強時不要自己害怕而眼神閃避,喪失了觀察對手的機會也讓我方氣勢輸一截 4.沒有事先預想對方的行動 如果重來一次: 1.丟出定錨價格,觀察對方反應來推測對方底線 2.平常多思考不同的變化,談判中的壓力會讓人腦筋斷線 3.提早到場,了解你的對手和夥伴 第二個演練是PM與工程師的談判,我還是擔任主談手(工程師方),這次不同的是多了一位資深銀行業務做副手(第一輪的副手沒什麼講話),但我和副手的風格落差實在太大,很多時候根本變成各講各的,另外還發生了一件事,就是PM說加班研究技術規格可以領加班費,他們認為已經做出很大的讓步,但在我的工作領域拿加班費是理所當然,於是在雙方對條件的認知不同下談判再次破裂。 檢討: 1.了解你要談的事情,越了解越能掌握情形,也能讓對手感到有壓力 2.兩人搭檔除非默契特好(一起練習很久),不然不如一人主談一人觀察 3.一樣忘記觀察對手的反應 4.沒有善用驚訝的表情定錨對手 第三個演練重新分組後由另外兩人主談,對手又是俊樺,但這次中間有別組有點洩題而讓案例的效果只有出來一半,加上俊樺最後應該是累了以及我方主談各種快速退讓之下達成交易 。 檢討: 1.掌握非理性談判的招式 2.不要無條件的讓步 3.讓步的幅度要控制,否則對方會得寸進尺 其實很想再參加一次看自己能夠談出什麼結果,但是如果已經知道對手底線(老師沒有換案例)的話也沒有任何意義了,希望我能在

在極北之地的鋼鐵血液-北川組鐵工所

圖片
上個周末出差去了一趟北海道,鋼結構成品查驗,今天來介紹一下日本的鋼構工廠。 日本的鋼構廠分為五個等級,由低到高分別為J→R→M→H→S; J、R級就像全民英檢初級一樣,沒幾個人有,近年來連M級也逐漸消失; 剩下H級與S級。 這次前往的是屬於H級的 北川組鐵工所 ,位於北海道石狩灣的新港工業區,規模並不大。 下午四點半結束離開時拍的照片,北海道已經天黑 日本非常重視動線這件事,而為了不影響動線並有效利用空間,材料一定要擺放整齊。 鋼板材質採用記號管理(非顏色),與台灣鋼構廠相同,但材料整理整頓狀況非常好, 沒有散落各地的鋼板、小板件,裁切後的鋼板也一律重新標上記號。 室外成品置放區 室內材料置放區 上面方形的鋼柱材料是日本獨特的設計方式,將兩邊鋼板分別加壓彎成C型後對接成鋼柱, 稱為BCP管,與一般台灣採用之BOX柱不同,內隔板無法使用ESW銲接,須以FCAW或GMAW方式施工。 採用銲接機器人(手臂)進行GMAW銲接 阪神大地震後,日本很多鋼結構遭受脆性破壞,於是對鋼材韌性的性能日趨重視, 對銲接的管理也越來越謹慎,尤其是入熱量和層間溫度受到嚴格的限制。 也因為如此,工廠生產製造的效率遠不及台灣鋼構廠, 而換來的是超音波檢查99%以上的合格率,以及鋼材韌性的保證。 當然,不發生像921、311那種等級的地震,這些東西不會有人看見; 不過,人生就是不斷的選擇。 而你,打算選擇哪條路? 銲接管理紀錄一例

什麼是WPS?

什麼是WPS? 銲接程序規範Welding Process Specification,簡單的說,WPS就是「銲接的SOP」。 雖然現在各種非破壞檢測,如MT(磁粉探傷)、UT(超音波)、PT(液滲)等等都非常進步,但非破壞檢測只能檢查銲道的完整性,也就是有沒有空洞、裂縫等等形狀上的缺陷。但對於銲接的高熱引起金屬本身性質的改變(韌性...等)卻無法得知。 那要怎麼控管呢? AWS(美國銲接協會)想到了一個辦法,既然非破壞檢測查不出來,那做個試體來破壞總可以吧? 於是在AWS出版的規範D1.1(鋼結構銲接)中規定,在實際開工前需要銲接一個試體,通過規定的試驗(抗拉強度、完整性﹑韌性)後,將銲接使用的電流、電壓、銲槍速度等參數寫成一份表格紀錄(就是WPS),開工之後照著這個SOP來做,那麼就能夠保證得到的銲道品質。在規範中這個動作叫做welding process qualification,中文翻成銲接程序檢定。 而對於一些經常使用,擁有非常多實績的銲接程序,AWS允許他們有特權可以不必另外做檢定而直接使用,只要照著D1.1內的參數範圍即可直接使用,這個叫做pre-qualified process,中文翻成預檢定程序。 關於WPS簡介到這邊,我們下次再見!

跨出舒適圈

今天來談談「跨出舒適圈」這件事情,很多人都在問「我該不該跨出舒適圈?」,也有不少出外闖蕩的朋友常鼓勵別人要跨出舒適圈,看來「要不要跨出舒適圈」是個很重要的人生決定? 其實不全然如此,所謂「舒適圈」指的是對我們來說,已經沒有挑戰,輕易就能達成完成的領域。例如一個職業運動選手,學生聯盟對他來說,可能不太需要練習就可以輕鬆壓倒對手;而這個人若是想辦法利用體制或規則留在學生聯盟而不向上挑戰,那就可以說他是「留在舒適圈」。 但我們的舒適圈怎麼來的?不也是我們自己經過學習、練習而來的嗎? 就像前面那位運動選手,如果不是他在學生時代努力訓練,又怎麼會有「不太需要練習就可以輕鬆壓倒對手」這個舒適圈的存在? 對台灣人來說,一個講中文的環境應該沒有人會否認那是舒適圈(覺得講中文很痛苦的請舉手),但你記得自己在幼稚園、小學的時候,那些痛苦又無聊的習字簿和造句練習嗎? 再進一步,就連走路、吃飯、上廁所這些理所當然會做的事情,不也是我們小時候爸媽一步一步帶著我們做,經歷無數失敗、跌倒才學會的嗎? 跨出舒適圈,並沒有那麼困難。每天練習一點新東西,重複的業務思考怎麼更有效率一點,週末上個課或提筆把自己的想法整理化為文字,這些都不困難(至少和學走路比起來簡單多了);但是累積下來,你會發現自己的舒適圈不斷擴大、成長,到最後,走到哪裡都很舒適。

專案管理金三角

圖片
專案管理的金三角,也就是工作範疇(包括量與品質)、成本及時間,是專案管理的第一個基本概念。所謂金三角,也就是三者不可兼得,而負責維持掌控三方面的平衡,就是專案經理的職責所在。 專案管理金三角 而工程專案中還需要加進一個要素,也就是安全;由於作業環境充滿重機械、化學藥品、易燃物/易爆炸物...等,工程專案相較於其他行業,將安全獨立成為一個項目是有必要的。 充滿危險因素的工程現場 很可惜的是,雖然是基礎概念,能夠理解的人卻不多;最常見的是學校教育一定會說「品質第一,老闆不應該為了成本犧牲品質」,再來則是政府安全宣導「安全第一,不可為了成本...(下略300字)」;奇怪,既然都要老闆不考慮成本, 那你找工作的時候會不考慮薪水嗎? 舉個例子,西班牙聖家堂( Sagrada Família ),這是一棟獻給上帝的作品,所以資金和時間是無上限的;如果你是專案經理,這看起來是個毫無壓力的案子。 而實際上,你可能一輩子做不完這個案子。聖家堂從1882年開工,到現在預計2026年完成,共計145年;第二代建築師(現在已經到第四代)Antoni Gaudi曾說:「我的客戶並不急。」,問題是, 哪個客戶/長官像上帝一樣這麼有耐性? 觀念了解了之後,就是執行面上的問題了,如果你是一個中低階的現場工程師,我覺得最常出現的狀況是這兩個: 長官不會告訴你他的平衡在哪,只會說每個都很重要。 自己發現品質缺失或安全問題,又有進度壓力,很猶豫要不要指示協力廠商修正?(廠商一定說會影響進度) 講到最後還是平衡的問題,我的看法是,如果你不是高階幹部,其實影響成本的權力非常小;長官會質疑你買材料或叫點工的理由,只是怕你浪費而已,只要該做的事情有完成,長官應該都可以接受那些費用。 至於品質、進度與安全,主要受公司文化制度和客戶(專案特性)影響,專案特性如廠房專案因為客戶生產排程都已經準備好,會特別注重進度,而同樣類型的專案,在有制度的公司裡面,對品質和安全的要求不會差距太大,至於那條線在哪裡,就要靠多問多聽多觀察了;重點是一開始最好盡量把問題回報,測試看看長官如何下指示,就會比較有個底。 如果覺得那個平衡對的起你的良心,那就盡力去執行,如果答案是no,趁早離開會是比較好的選擇,畢竟建築是良心事業,品質好壞藏在裝修下面是看不

如果我們只以客戶沒意見為標準...

圖片
逛FACEBOOK無意間點到一篇文章,標題挺吸引人的: 只花6年就當上合夥人!麥肯錫女神:「不要瞎著急,你才能找到自己」 ,女神這兩個字果然好用。 作者是一個中國人,只花了短短六年的時間,在全球最大(沒有之一)的商業顧問公司McKinsey做到了合夥人的位置,文章內寫的是他個人在麥肯錫的經歷和一些看法,其中提到了麥肯錫的價值觀(他個人認為的): 1.任人唯賢Meritocracy 2.導師制:傳承「手藝活」Apprenticeship & Mentorship 3.完美主義 Perfectionism 4.理想主義 Idealism 該文作者:麥肯錫女神李一諾 內容就請大家自己點進去看了,其實這四點看文章輕描淡寫,好像老生常談,世界上還真不知道有幾家公司做得到。 其中特別是第三段提到「麥府招的人都很賤,這個賤的意思就是追求完美」;讓我想到以前公司建設部大主管K副總來現場巡查的時候,常常挑一些很小的毛病,現場人員(包括我)就會覺得:現場就那麼忙,哪管的到那邊? 而心理的OS其實是:工程進度都顧不及了,管那麼多細節幹什麼,這不是來找麻煩的嗎?況且監造跟業主也沒要求那麼多。 所以當我看到這句 「如果我們只是以客戶沒意見為標準,我們早就不是麥肯錫了。」 的時候,其實內心是無比澎湃的;為什麼K副總總是在講這樣做以後不容易維修?為什麼總是說這樣地震的時候會怎樣怎樣?好像一切突然清晰了起來。 我們公司的標語是:建造百年的事業 「如果我們只想到現在,如果我們只是以監造/業主沒意見為標準,那我們也早就不是鹿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