縮時職涯30:我不後悔過去的抉擇,但我會勇敢挑戰新的道路
「你們誰現在的工作和小時候的志向一樣的舉手。」輔導長問完,瞬間教室一陣沉默。只有瑞恆一個人把手舉著,果然當老闆的就是不一樣。
「既然你們的規劃都和現在不一樣,那為什麼還要規劃呢?」現場再次沉默。
「因為有規劃才有目標可以前進!」嗯,還是佩茹學姊厲害。
但是就算有目標可以朝著前進,當我們因為許多因素想要轉換目標的時候,之前所付出的努力不就白費了嗎?就像日本【全國高等學校野球選手權大會】,俗稱甲子園;每年有約4000所高中參賽;其中不乏每天花上超過五小時苦練球技,以後的目標就是打職棒的球員。但在這麼多球員之中,真的能如願進入職棒的又有幾人?每年的選秀會上,就算一個球隊挑10位選手好了,12支球隊也就總共120人;基本上,除非你是百年難得一見的奇才,不然要入選的難度可說是非常非常高。而一些節目報導也追蹤過這些無法如願進入職棒的選手,他們大多在賣場或是地域性的公司,做一些極其普通的工作;但這也沒有辦法,畢竟你過去的努力都投注在棒球上--而棒球卻沒有辦法成為你吃飯的工具。
但又為什麼有的人卻可以不斷轉換目標,甚至斜摃,還進行的無比順利?又像Alex先後經歷五種不同產業,為什麼所累積的努力不會消失不見?
當你以一個長遠目標為方向努力工作,也許你永遠也無法實現這個目標,甚至你決定突然轉向另一個目標。為了避免浪費時間,不管你是否能完成最終目標,中期目標本身都應該具有價值。根據這一標準,把一座橋從河岸搭建到河流中間並不算是中期目標,搭建橫跨兩岸、僅有一半寬度的橋樑才算是中期目標。
在每段朝著目標前進的過程中,我們都該保留部分「共通性」的成果,即使我轉換目標了也不至於讓先前的努力全部白費;而你擁有的共通性技能越多,所能選擇的範圍就越廣。一個專門領域的博士生很難轉換到其他領域,但他若為了做研究而學會寫程式而且有一定實力,靠著coding的技能就能讓他順利過渡到其他的產業。
------遊戲開始------
技能點要點在什麼地方呢... |
火神降臨! |
------遊戲結束------
試著運用《橫向領導》裡面的思考架構來解決這個問題。
在Alex老師生日當天引用他的圖片會不會被黑掉呢? 圖片出自:《橫向領導》(Getting It Done):《哈佛這樣教談判力》的談判大師教你如何在公司及團隊中也能無往不利 |
在思考的過程中我發現,圓餅圖架構和T-GROW模式意外的非常相似,在《橫向領導》中對於「問題」的定義是理想與現實間的落差,而這不就正是Goal和Reality的結合嗎?藉由分析找出方向(Options),再拆解成細部行動方案(Will);差別只在於T-GROW的架構原本是使用在指導團隊成員,而反過來說,只要我們自己用圓餅圖思考跑過一輪,面對主管的T-GROW質疑就能夠對答如流了。
「問題」這個詞語給人的感覺是機器故障了--在問題出現之前一切正常。更好的說法應該是挑戰或機遇。例如,你的工廠產量很高,不過你想讓它變得更好。「問題」僅僅意味著目前的形勢與你能想像到更為理想的形式之間有差距。
TOPIC:在現實生活無法發揮和進行遊戲時一樣的決策能力
資料:
Goal-像在遊戲中做出正確、理性的選擇
Reality-現實生活中總是做不到,我們拒絕投入學習、拒絕辛苦而有挑戰性的任務、拒絕承擔更多責任的機會
分析:
1. 遊戲是回合制,所有的選擇都會依照固定流程出現,你可以想好再行動;現實中很可能機會是突然出現,而且時間不會等你。
在遊戲中,最一開始我們就要分配時間的利用方式,分配好了才開始進入職場問題解決......等後續動作,而光做好「一開始要先分配好時間」這件事情就已經能夠對現實生活帶來很大的幫助了。畢竟我們通常都不會預先規劃,然後任由其他人的邀約把行事曆塞滿;卻沒有想過如果整體檢視我們的時間利用,我們還會做出一樣的選擇嗎?
除了時間分配外,一些工作和晉升的機會往往都在你意想不到的時候出現,當然其中必定伴隨著風險;若沒有做好準備就很容易變成抽籤拚運氣,舉例來說假如現在有人丟給你一個月薪加倍的offer,你會選擇離職過去嗎?大家一定會說,看工作內容啊!但事前沒有想好自己目標的情況下,我們有辦法在這麼短的時間內識別這個機會的可能回報和真正的風險有多少嗎?
2. 現實中正確的選擇往往伴隨著痛苦,而且必須放棄某些事物;但遊戲中不必克服這些情緒。
遊戲中主管交辦一項困難而你沒有做過的任務,或者解決別的部門造成的問題;我們都會傾向接受挑戰,然而回到現實生活後我們還會這樣想嗎?「好煩喔為什麼是我要去?」、「就已經很忙了,還要丟給我不是我該做的事情!」這些是不是比較接近我們內心可能出現的想法?
或者像是一個內向而專業很強的人,缺乏的是人際關係能夠帶給他的機會,但他會傾向持續選擇在自己的世界裡鑽研技術,而非向外去補足缺乏的一塊,因為那會給他帶來痛苦和不舒服。而一個外向喜歡交際的人,明明需要的是靜下心來好好規劃和檢討自己的目標,卻容易傾向於一直和朋友出去參與活動或談天,也是同樣的道理。
3. 遊戲裡可以完全依照自己(組內)的想法來行動,現實中必須承受來自家庭/朋友/職場的壓力。
除了自己內心的心魔外,外界給予的壓力也是造成我們無法做出正確行動的原因之一,總是會有許多人熱心地依他們的經驗給予我們建議,卻忽略了很重要的一點是兩者的條件和目標很可能完全不同。
以我自己來說,當初選擇進入營造廠的時候就有這樣的聲音:「有辦公室不坐跑去工地曬太陽淋雨幹嘛?」;到現在我選擇離開這個產業,卻又有「我覺得你這樣證照太可惜了」、「業務銷售工作不適合你,你應該找一些更能夠發揮專業技術的位置」的建議出現;如果自己心裡沒有設定好自己的框架,就很容易被外界的聲音拉走而偏離了自己的航向。
方向:
Options-
1. 在還不知道機會何時會出現之前就先把可能的選項評估和規劃完畢,機會來臨時就能迅速判斷。
但我們不可能預估到所有會發生的事件和機會,因此我們還需要建立一個判斷基準與流程;來幫助我們更快更好地評估各種選項。
2. 把自身的痛苦承受能力一併列入考量,避免過度樂觀;設定一些達成目標的獎賞,以幫助自己有更多動力堅持下去,克服挑戰帶來的不舒服。
3. 同第一點,建立判斷基準與流程就能避免被外界聲音造成混亂;此外,我們還是需要聆聽各方意見,所以必須學習提問的技巧,有效地收集資訊後由自己來做出判斷。
行動:
Will-
1. 把縮時職涯30筆記本拿出來,填好人生願景&年度目標,然後連結到一月的計畫和時間分配(寫在自己的行事曆上,我都用Google Calendar);1/4前完成。
如果對目標設定有疑惑;看看這篇文章:《打造職場快意人生的五項秘訣:從香港、大陸、再到東南亞,一位總經理養成之路的啟示》以及《橫向領導》(大推!)第57-108頁目標設定的部分。
2. 運用3D分析(創業家要用6D請洽歐格瑪健身中心老闆)目前的公司和未來有機會服務的公司,辨識可能的機會落在哪個位置,農曆年前(1/23)完成;分析完成後可能會因為發現新的機會或者捨棄一些選項而必須修改目標,沒有關係,重新調整目標和時間表。
3. 開始行動!計畫不可能100%完美,發現有偏差再回頭修正(圓餅圖/T-GROW),持續循環。
沒有行動就沒有成果,記住:《成功的背後,是累積》!
後記:人生轉彎是常態,但每個階段都要試著讓自己更好
我小時候(應該差不多幼稚園吧!)的夢想是:成為一名廚師;當時我也不知道為什麼,大概是因為學校辦了一個參觀麥當勞後場廚房的校外教學活動,看著看著覺得很有趣吧。到了高中考大學挑科系的時候,我選擇了土木系;也還是不知道為什麼,可能是因為我父親就是唸土木系出來的吧,而還搞不清楚土木系到底在幹嘛的我,大學前兩年成績其實並不理想。大三選修了一門研究所的選修,張荻薇老師的【橋梁工程】,所有人,從助教到同學,聽到的第一個反應都是問我,你選這門課幹嘛?所有上課的同學都是結構組研究生,而這門課也不是他們的主力課程;而由於是研究所的課,對大學部的我來說,更是連專門選修學分都不能算,只能算做最沒價值的一般選修學分。但我只覺得,這太酷了!原來我們前兩年學的那些理論都是為了能夠設計出這樣一座橋梁,而不只是一些冰冷冷的數字和符號而已。
同時,有部日劇叫【黑部的太陽】,描述日本為了戰後經濟復甦所伴隨的電力需求,計畫興建黑部川第四發電所,也包含今天我們去黑部立山都會前往參觀的黑部大壩工程。當時負責第三工區的熊谷組,必須在極為艱困的條件下打通一座隧道(関電トンネル)以便於施工物資的輸送,【黑部的太陽】就是刻劃了熊谷組岩岡班在深山裡為了國家建設奮鬥的故事。這部日劇讓我非常感動,也種下我也想要為國家建設奉獻的想法。
然而畢竟業界各項條件都不是太好,許多朋友不得不選擇離開;而我自己也因緣際會轉換到商業的跑道上。在聊天的時候常聽到「我們就是讀錯系了」這種說法,但我從來不後悔進入土木系(當然棒球隊很強也是重要原因)、也不後悔在營造廠這麼艱困的環境待了四年半的時間;一路上有很多值得敬重的前輩教導我包含工作方法和心態,對我來說,這些東西不會因為轉換跑道而白白浪費;反而會支持著我在克服一個又一個困難的挑戰。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