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hy Cooperative Negotiation Is Not Always the Best Way? 風格平衡才能讓你應對如此複雜的世界

   永遠都沒有最好的戰略,而只有更好的戰略,關鍵就在於自己能不能問出正確的問題。---《「我該怎麼想,會談出更好的結果?」》你的風格是超高合作!聽起來很不錯嘛?是啊,合作有什麼不好呢?

快三年前,身上穿著難得登場的正裝,雖然是帶著笑容踏入教室和同學揮手,心理卻是充滿著猶豫,不知道等一下會發生什麼事情。幾個活動演練下來,完全可以感受到自己已經完全無法跟上,不知道我從何處來,又該往何處去;雖然知道那些都是實際存在於現實世界中,活生生的案例,卻總覺得離我好遙遠好遙遠。

第二天的下午,正好是僅存幾屆思維班還會進行「談判風格測驗」的環節,心裡深知每一班這麼多同學,光是每一班課後的心得、加上不斷推陳出新的課程和後面同學的作業,更別說老師自己還有部落格要兼顧;要讓老師課後再寫全班風格的分析,恐怕真的是強人所難了。於是,當聽到「有沒有人要自願給我分析?」的瞬間,我沒有遲疑任何一秒,把自己的測驗卷交到了老師手上。

「你這個就是:有很多談出好deal的理想,卻因為做不到而最後不得不妥協。」

「什麼!」我心裡一驚,卻不由得冷汗直流,因為這個分析實在是太精準了,精準到比我自己還更瞭解我自己的行為模式。超高合作風格,代表我很常大談理想化的做法,卻讓許多務實派的對手認為不切實際;略低的競爭風格,讓我在面對不講理的對手時往往落於下風。於是,我有了自己的功課,也自此踏上追尋的旅程。

三年後,經歷了大小專案和工作的轉換,自己的能力提升了;也不像過去那樣總是在沒有辦法的最後一刻選擇心理百般不願的妥協,同時心裡還叨唸著「為什麼其他人都不願意合作呢?」。由於獲得成果有顯著提升,雖然很多人不斷提醒我「動作太慢」這件事,我卻還是在猶豫到底該怎麼做才是正確的(看,老毛病又出來了)。

這次談判風格workshop中的測驗結果,我的合作風格值完全沒有變;而這也正是我的明顯弱點之一。


「你還是一直在找最好的solution,但是談判永遠沒有最好的solution,只有更好的solution。」


沒錯,理工出身、熱愛邏輯分析的我,相對於動態修正、快速回應的商業步調,即使做出了部分調整,但整體來說仍然顯得過於緩慢。「想清楚再執行」是好事,然而現實總是不那麼完美;由於情報的缺乏、沒有類似經驗等等因素,很有可能我們一開始根本就「不可能通盤想清楚」。高合作風格的測驗結果,體現出來的正是對於「完美計畫」的追求,但當我們凡事都得非有個完美計畫才要行動時,就會發現奇怪,自己怎麼處處落後於競爭對手;同時,也讓自己的節奏變得無敵好預測,對手只要多出幾次怪招,自己就會因資訊量過載而當機。

轉換到業務工作以後,很明顯地,面對的案子不像過去都是偏向技術面,而是各種不同的變化。以我習慣的模式來說,要全部找到最佳解,時間上肯定來不及,而且就如同上面提到的,很可能這個最佳解根本就不存在。

現階段的功課,反而變成要重新架構和熟練自己的問題解決流程「辨識-聚焦-處理-檢驗-校準」,至於具體要怎麼做,這篇文章《老闆交代一件你不熟悉的案子,你就只能坐以待斃?強化臨場判斷力及問題解決不可不知的5大步驟》裡都有詳細的解說,也恰好明天11/14又是久違的實例班重出江湖的日子,先在這裡祝各位同學火力全開順利解題!

總觀來看,談判風格的變化是對自己學習狀況的提醒;就如同Carol學姊在部落格中對自己的反思(《當釐清目標,然後就一定可以做出正確或合適的決定嗎?》),持續保持前進與動態地調整,才能在各種不同的場景下從容退敵。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台灣營造和日本營造差在哪裡?來自日商副總的提問

為什麼學了當責卻沒有辦法實現當責?三個問題與更聰明的目標設定

什麼是W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