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流大戰:原來現實世界的商業就是這麼一回事


在Alex老師的推薦下看了電流大戰,確實並不是一部相當有爆點的電影,平淡的過程與結尾更讓他得到了極低的爛番茄分數。不過更為貼近現實面的描寫也讓這部電影對瞭解現實世界的商業運作有更多的參考價值。


愛迪生電氣與西屋電氣的比拚,也是直流電和交流電的技術比拚


創造價值

如果你沒有辦法利用自己的好點子來創造價值,那麼有人會替你去做。

即使愛迪生所擁有的許多專利都不是他的原創,但並不能否認他在改進未成熟的設計來推向商業化這一步做得不錯;而在電影中最重要的即是改良了原本無法撐過數分鐘,只能在實驗室中使用的燈泡,成為了能夠照亮紐約、對大眾生活有所幫助的燈泡。

不可否認愛迪生對於改良燈泡的貢獻


同樣地,在速食遊戲這部電影中;重新設計了出餐流程、餐點品項,開創出不同於其他家速食餐廳的一片天的人,是麥當勞兄弟而非雷克洛克。然而,儘管麥當勞兄弟也有著把這個模式做大推廣到全美國的想法,卻因為在幾次失敗的加盟活動中實務面的不順利,包含品質控管不易、加盟主擅自更改服務內容等等;而使他們萌生了「算了,我們就顧好自己的這間店吧!」的想法。然後,已經窮途末路的雷出現了...

再回到電燈這件事情上,眾所周知那並不是愛迪生的原創發明,而且很顯然一些原創者並不喜歡愛迪生所做的事,包含比愛迪生還早使用碳絲作為燈泡發光材料的約瑟夫.史旺(Joseph Swan)。但是,在自己藉由改進別人的原創發明來創造價值,而獲得個人的名聲與收益後,愛迪生卻把自己認為是這些發明的原創,不斷地想打擊對手而非創造更多價值。

Alex老師的文章中也提到:「許多公司都會針對對手公司的情報進行地毯式的蒐集、甚至到了一個鉅細靡遺的程度。那麼,蒐集情報之後,這些公司拿來幹嘛呢?我很訝異的發現,有些公司居然只著眼在第一時間發展足以用來攻擊對手的說詞!」,可見這種策略是有多可笑。

只想著攻擊競爭對手?你的對手很可能不是他,而是即將把你淘汰的時代

愛迪生所犯的決策錯誤是在直流電/交流電的選擇上,他打從心底認為「交流電會電死人」而且直到老死都沒有改變,簡直把交流電當成魔鬼一樣看待;然而,這樣的想法卻使得他無法放下自己的主觀意識來瞭解及評估交流電的技術內容;甚至到了後期還拚命的以交流電去電死動物來宣傳交流電的危險,在在違背了做生意的本質「創造價值」,

我們在使用一項新發明時,早期往往會因為無法成熟地掌握某些特性而產生損害,有如汽車、火車、飛機等動力運輸機械在發明初期的事故率必然不會是個很低的數字,甚至連網路這樣沒有實質動力的東西都曾成為詐騙的溫床而導致許多人受害。但這並不代表我們就應該將自己四周築起城牆而將這些科技拒於千里之外,沉浸在過去的成功、擔心新科技會帶來損害正是許多企業無法擺脫傳統包袱而完成革新轉型的原因,這些道理柯達軟片和Nokia也都告訴過我們了。

但是若從反面來看,當我們預期所有人都會對改變可能帶來的損失非常在意的時候;我們所需要做的除了避免想要一次到位的激進改革外,更要注意「快速帶來成果」才是大家願意接受這些損害的關鍵。

同樣地,麥當勞兄弟對於現成奶昔的態度也是一樣,固然對使用純牛奶來製造奶昔這種「遵循古法」的態度並不見得是壞事,但若你無法把這樣的堅持當成一種賣點來創造利潤;而且又正好阻礙了想要擴張生意的加盟商和雷,那也無怪乎其他人會無所不用其極的想把你打倒。


關係管理

威斯汀豪斯專程約了愛迪生想來個促膝長談,卻沒想到德高望重的他親自前往車站接待,等到的卻是疾速駛過、頭也不回的列車,而當下威斯汀豪斯雖然心裡不爽,卻也沒有情緒化地怒氣爆發;而是回到家中宴會和妻子一同安頓好賓客後,再安排了一次會面,但很可惜地在和雷根總統及J.P.摩根兩位巨頭見面後的愛迪生,心態已經有些不可一世,從而使得威斯汀豪斯與其的合作破局。

我的思維班同學盧育成醫師在部落格文章中寫道:「以前我會覺得這都是愛迪生的個性才造成如此局面,現在我會覺得西屋本人可能也得負責。」。以這個案例來說,若威斯汀豪斯真的想找愛迪生合作,最應該找來談的對象反而不是愛迪生而是J.P.摩根;少了J.P.摩根的金援,愛迪生並不能做出任何成果,而且找到遠比愛迪生擅長談判和經營的J.P.摩根來談合作,肯定更有機會創造更大的價值。當然以事後諸葛的角度來看,因為愛迪生對直流電的堅持,當初若和他合作很可能也無法發展出什麼劃時代的革新,反而是任用一無所有的特斯拉造就了交流電的技術推進。

盧育成醫師的部落格點此:《電流大戰》的精髓在今日仍然是主流問題

對愛迪生來說,得到J.P.摩根的金援之後就可以高枕無憂的做自己想做的事了嗎?確實以他的名望來說短期內並不會有人能夠影響他,但其實長久來看,主導權仍然一直握在J.P.摩根的手上,如果想要讓自己的事業體質更好,甩都不甩威斯汀豪斯絕對不是一個好的選擇。即使不選擇和威斯汀豪斯合作,擁有不只一個選項也會讓原本的投資者J.P.摩根有所顧忌,從而能夠掌握更多主導權在自己手上。

競標結束後在世博會相遇的愛迪生和威斯汀豪斯,雙方已經無話可說


阿波羅團隊:領導天才員工

愛迪生和特斯拉之間的競爭應該是所有人都很期待的橋段了,當有著「能夠與愛迪生匹敵的唯一人選」特斯拉出現在愛迪生的實驗室時,愛迪生給了他一個「你哪位啊?來打雜的?」的態度,而且更直接用輕蔑的態度來管理屬下特斯拉。沒有錯,當時愛迪生的名望確實是特斯拉望塵莫及的,然而無論我們是面對一般民眾、大門警衛甚至工人,給予尊重絕對不會是一件壞事。

這段兩位天才共事的過程也再一次帶我們看見了貝爾賓「兩個智力極高的創新者同在一個團隊,其中一位是主席,則另外一位必然處處受到打壓」的論述(當然貝爾賓的著作發生在這段史實之後);愛迪生所代表的典型創新者(自我中心、喜歡論辯和否定別人、獨來獨往不喜和人合作)更不適合作為一個團隊的領導者,最後愛迪生也在聽不進去任何人的意見的情況下輸掉了芝加哥世界博覽會的照明競標。

另一個天才,尼古拉特斯拉

而特斯拉卻也好不到哪裡去,在離開愛迪生後嘗試著想自立門戶,雖然擁有一些專利吸引了一些投資人;但就像麥當勞兄弟一樣認為只要合約在手,其他人都得聽自己的,最後落得被投資方掃地出門的下場。要不是威斯汀豪斯慧眼識英雄地找上他,很可能特斯拉就要餓死街頭了。而即使後來對於交流電的發展有著卓越的貢獻,也建造了史上首創的大規模發電系統及輸配電網路,特斯拉仍然在一生窮困中過世。

除了必須尊重他人和藉用他人能力來完成任務外,領導者的重要工作之一「關注外界環境變化」對於一個需要專注在自己研究上的優秀研發人員來說,是很不容易做到的一件事情;也因此許多優秀的技術人員晉升為主管後有著心態上適應不良的問題。這也是許多台灣企業要考慮的,我們對表現優秀的技術人員真的只能有晉升主管職這樣一種獎勵嗎?改採其他配套措施,讓他們留在原本擅長的技術領域(當然要尊重其意願),難道不是一種更好的做法嗎?


很倉促的寫完這麼一篇文章,希望有興趣大家能夠多多交流;也在此先預祝即將到來的進階八班、思維14班作業和上課順利!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台灣營造和日本營造差在哪裡?來自日商副總的提問

為什麼學了當責卻沒有辦法實現當責?三個問題與更聰明的目標設定

什麼是WPS?